{{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不看不知道 牙齒不為人知的真相
蛀牙的危害廣為人知,
但它更隱蔽、破壞性更大的兄弟—牙齦炎卻被很多人忽略了。
研究人員發現,牙齦炎導致的後果不僅僅是牙齒鬆動或脫落,
它與很多嚴重的慢性病,如心臟病、關節炎都有關。
據《時代報》報導,
慢性發炎口腔疾病現在是澳洲人第五大普遍的健康問題。
每5個澳洲成年人中就有一個人患有某種程度的牙齦炎。
在墨爾本的華人社區中,牙齦炎也十分普遍。位於Box Hill的華人牙醫蘇良裕醫生說,「牙齦炎在華人中太常見了,十個人裏面有八個都有牙齦、牙周方面的疾病,以致於大家都見怪不怪了。」
在國際上,牙齦炎引起的健康問題也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最近稱,牙齦炎作為一種主要的公共健康問題,正在影響著幾乎一半的英國成年人,它的危害早已超出口腔的範疇,導致的結果是牙齒脫落、殘疾、營養不良,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
牙齦炎因早期無明顯癥狀而容易被患者忽視,等到有癥狀時已較嚴重,甚至已不能保留牙齒,致使牙齒整口脫落
更鮮為人知的是,牙齦炎還會導致許多致命的疾病。
墨爾本大學榮譽教授、口腔健康合作研究中心(Oral Health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的執行總裁雷諾茲教授(Eric Reynolds)說:「牙齦炎與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關節炎和口腔癌之間有一定的聯繫。」
他表示,牙齦炎是一個緩慢積累的慢性疾病,其中危險的細菌藏身牙齦下,攻擊免疫系統,導致牙齒脫落。這種細菌也可以進入血液,在我們的身體內部遊走,造成免疫系統混亂。
「但人們需要知道,口腔疾病正在增加心臟病發作、癌症、關節炎等慢性炎症疾病的風險。」
由於牙齦炎的危害如此之大,墨爾本的研究人員正在準備進行臨床試驗,開發牙齦炎疫苗,幫助飽受這一問題困擾的人群。
口腔健康合作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在識別了一種破壞性的細菌——牙齦菌後,正在與一家生物技術公司合作,開始臨床試驗牙齦炎的疫苗。
根據在動物身上的實驗,這種牙齦菌一旦進入血液,會導致血液凝塊並且觸發心臟病。
口腔健康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出現惡化,根據澳洲健康和福利研究院的報告,當孩子們長到15~24歲時,64.4%的人經歷了某種程度的蛀牙,18.5%的人由於牙科疾病而至少掉了一顆牙。
雖然孩子們患牙齦炎的風險較低,但雷諾茲教授勸父母從小教孩子們使用牙線,不要停下來。
牙齦炎的預防和治療
牙醫蘇良裕醫生說:「口腔裡的溫度、潮濕性和食物殘渣是滋生細菌的溫床,24小時之內,這些細菌就可以產生足夠的毒素,促使牙齦發炎。」蘇醫生因此特別強調,患有牙齦問題的病人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線或細毛牙刷,徹底進行牙齒清潔,並且定期找牙醫洗牙,幫助牙齦恢復健康。
預防方法包括:
• 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 飯後、睡前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 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線、或細毛牙刷清潔不易去除的食物碎屑、軟垢及菌斑
• 定期檢查,每半年清洗一次牙結石
如果牙齦發炎繼續惡化,導致牙周炎,就要進行治療。蘇醫生建議,有牙周炎的患者要越早治療越好。根據損傷的程度,治療分為幾個階段:
治療初期:要將口腔內所有髒東西儘量去除,這時需要病人本身對口腔衛生清潔完全配合,包括牙刷及牙線等清潔工具的正確使用。而後要以全口超音波洗牙,刮除牙周囊袋深部的結石等。
手術期:比較嚴重的患部還要進行牙周手術,方能徹底將結石及病變組織清除。
維持期:經歷上述的治療後,通常花了三個月至半年的時間,投注了這麼多的時間與心力於其上,維持成果是極其重要的。除了要永久不間斷地做口腔清潔外,應依醫師指示,定期回診檢查,以充分掌握牙周及口腔情況。
資料來源: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