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口腔保健平時做 孕期牙齒好健康
俗話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
孕媽咪在懷孕期間,由於體內的荷爾蒙改變,
加上飲食習慣以及是否有做好清潔等因素,
都是導致孕期容易發生口腔問題的原因。
孕媽咪的口腔是否健康深深影響著腹中的胎兒和自己的健康,
從瞭解問題的源頭下手,培養正確潔牙觀念和習慣,
相信可以大幅減少口腔中的問題。
正確潔牙觀念和習慣
牙齒的構造大致上可分為牙齦以上的牙冠部分以及牙齦以下的牙根部分。牙齒本身最外層為琺瑯質,是人體最堅硬的組織;接著為象牙質,可將外界訊息傳遞給牙髓腔;再來是牙髓腔,有著神經和血管,負責供應養分、具有修復作用。牙齒周圍則有牙齦、牙周韌帶、齒槽骨等組織。
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北分院牙科主任沈一慶說明,造成牙齒發生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綜合的,主要有下列四項因素:
1. 宿主:人、口腔、牙齒、唾液。
2. 食物:酸性食物、含糖分較多的食物、澱粉類食物等,細菌會把這些食物分解成細胞內或細胞外的多醣體,直接附著於牙齒表面,和口腔中的細菌形成牙菌斑,過了12~24小時又會再度分泌、不斷再生。
3. 時間:食物殘渣堆積在牙齒表面上一段時間後,便會開始滋生細菌。
4. 細菌:以食物殘渣為營養來源不斷繁殖,並同時產出酸性物質。
孕期牙齒問題多?
署立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表示,懷孕和鈣質流失、掉牙並沒有直接的關聯性,雖然孕媽咪的身體會供應胎兒成長的養份,但並不會影響到孕媽咪牙齒中所必須的鈣質成分。臺大醫院牙科部牙體復形美容牙科主治醫師姜昱至說明,懷孕期間受到體內荷爾蒙作用影響,加上孕媽咪懷孕初期易嘔吐,口腔不太容易徹底做好清潔以及飲食習慣改變等問題,因而容易發生齲齒、牙周病等問題。
孕媽咪口腔問題因素:
1. 荷爾蒙改變:在懷孕期間,母體內的動情激素和黃體脂酮增加,導致口腔內細菌數目增加、抵抗力變弱,不理想的口腔環境易導致牙齦容易發炎、腫脹、充血,更嚴重的話會變成肉瘤、化膿性的肉芽組織。
2. 口腔環境改變:懷孕初期容易出現嘔吐症狀,把胃酸帶入口中,為將之清潔乾淨易腐蝕牙齒,加上孕媽咪在飲食習慣上易有偏好,導致口腔內的ph值變成酸性,不僅易蛀牙,還可能導致牙齒的脫鈣現象
3. 未做好口腔清潔:由於懷孕期間口腔環境改變,對細菌的反應會變得更加敏感,若平時沒有養成正確清潔方式、習慣,就容易出現蛀牙、牙周病、牙齦炎等問題,甚至會影響到胎兒的健康。
妊娠期牙齦炎
於懷孕後的第一階段末期(三~四個月)容易產生,牙齦出現紅、腫、易出血等症狀,嚴重的媽咪會在牙齦部位增生腫塊,變成化膿性的肉芽組織,會有潰瘍、疼痛,甚至影響進食等現象,一般於產後這些症狀會自行消退,不過若過於嚴重可能要考慮做手術切除。
百病之源—牙周病
牙周病顧名思義是在牙齒周圍產生的疾病,吃進的食物黏附在牙齒表面,過一段時間後,會和唾液中的成分作用而形成牙菌斑。牙菌斑主要形成在牙齒和牙齦的交接處,在口腔中殘留長時間後會變成牙結石。牙菌斑中的細菌會引起牙齦發炎、腫脹,破壞牙周組織,最後會使牙齒功能受損。沈一慶醫師說明,牙周病涵蓋範圍廣泛,主要症狀為牙齦炎、牙周炎。牙齦炎是指牙肉表面發炎現象(例如:牙齦紅腫、疼痛等),刷牙時容易流血;牙周炎的發炎程度較嚴重,已破壞到齒槽骨部分,甚至會導致牙齒鬆動、移位和脫落。牙周病就如同建築物的地基被破壞,主體(牙齒)隨時都有可能倒塌。
資料來源:嬰兒與母親